免费热线: 400-123-4567

prevnext

“飞地”起飞融湾区——广东协调发展架起“深汕桥梁”

新华财经深圳12月17日电(记者叶前、孙飞)南海之滨,一块过去贫穷落后的粤东“经济洼地”,经历体制机制调整成为深圳“飞地”。如今,“飞地”起飞,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名片。

今年前3季度经济增长25.2%,全球征集方案推进建设,争创幸福城区标杆……自去年12月16日挂牌以来,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短短一年中迸发创新能量,在广东架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“深汕桥梁”。

“飞地”起飞 区域协调3.0版

深圳向东60公里,约1小时车程便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。这里塔吊林立,一派热火朝天。

生产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的深圳显控公司董事长宋斌,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。“公司10月正式搬过来,名字都不用改,在这里扩大了生产空间,预计今年产值2亿元,3年有信心超过10亿元。”他说。

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前3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增长25.2%。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76个,计划总投资370亿元,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83亿元、达产年税收58亿元。

10多年前,这里还是粤东的“经济洼地”。深汕合作区地处革命老区,经济底子薄,发展滞后。2008年,作为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协调发展的一个抓手,这里设立深圳-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,以带动粤东加快发展。

经历几番体制机制调整,2017年9月21日,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确认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深圳市“10+1”区管理体系,并于2018年12月16日正式挂牌。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了深圳的一个区。

公安分局、供电局等机构挂牌成立,深汕法院、检察院获批复成立,海关、边检等驻合作区机构和编制配备工作有序推进……如今,这里“深圳味儿”越来越浓。

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说,变临时性、援助性的合作体制为长效性、可持续的管理体制,是从过去的直接给钱给物到合作建立产业园区,再到合作建设一座城市,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探新路的3.0版本,也为深圳带来更大产业腾挪空间,为创新城市坚守实体经济、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新支撑。

全球引智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

深汕特别合作区南临1152平方公里的海湾,拥有天然的温泉、湿地,清澈的河流……这里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海一应俱全,如何在绿水青山中实现高质量发展?

当地在规划设计时便全球引智,面向全球征集50平方公里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,最终加拿大USI城市设计团队提交的“共生绿都”方案胜出。

来到深汕湾,面朝大海,产业“花开”。规划面积13.5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小镇雏形初现。今年5月,三宝创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这里。在11月举行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,三宝展出的机器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。

“深汕特别合作区所具备的'深圳基因’'创新种子’和交通区位优势,让我们对这里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。”三宝创新总经理林绿德说。

腾讯云计算中心、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、万泽航空发动机特种材料生产基地……如今,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、大数据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已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聚集。

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黄伟平说,我们以“创新引领发展、实干再造新城”为发展理念,在产业生态布局上,一方面承接深圳溢出的产业资源,一方面坚持走产城融合、产城并进的发展之路,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,同时做好企业服务,打造优质营商环境。

民生优先 争创幸福城区标杆

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》提出,深圳的战略定位之一是民生幸福标杆,实现幼有善育、学有优教、劳有厚得、病有良医、老有颐养、住有宜居、弱有众扶。

新起点上起步的深汕特别合作区,从一开始就走民生优先之路。

今年6月6日,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正式揭牌启用。一名重症患者,通过直升机,40分钟即可送抵北大深圳医院本部的手术室。

深汕门诊部从立项、规划到封顶,仅用了不到100天时间,在深汕复刻了“深圳速度”。

在不久的将来,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院区将建成,可提供床位800张。

城市建设,教育先行。孩子的上学不是问题,让很多干部、企业家、外地来的年轻人可以安心在这里工作。深汕高级中学(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高中部)已启动建设,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深汕学校等正开展前期工作,深耕村公办幼儿园已完成封顶,预计年内竣工并交付使用。